墨花英文名 [墨花英文名]是专业的英文名在线定制网站,可以通过谐音法根据中文名生成英文名字,共收录8万老外认为好听的女生和男生英文名字,是专业的英文名大全。输入中文名就能取英文名,免费帮您取好听简短洋气冷门又有气质的英文网名。
53快服 53KF客服系统 | 53客服,15年在线客服系统软件,与华为、腾讯、百度、今日头条达成战略合作。网站客服、微信客服、智能客服机器人,以及呼叫中心、工单系统等企业级应用。 金华快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自 2005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 SaaS 软件开发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客服系统、WiseCRM、OA、邮件营销、短信营销、高防服务、企业通讯、收支管理、九枝兰助手等 10 余款主流产品。 快服科技立足以产品为核心的共享平台,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未来五年,快服科技立志从中小企业着手,将多年的互联网销售实战经验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式结合到产品中,力求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实现其在经营、客户、销售、采购、人才等诸多领域的高效管理,从而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企业服务平台。 经过 15 年的沉淀,53KF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53KF 官方网站(www.53KF.com )的 Alexa 排名在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始建于1980年,隶属于原国家商业部,原校名天津商学院,1998年归天津市管理,2007年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学校以建设商科特色鲜明、对接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光荣道409号,占地面积近1340亩,建筑面积近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现有中外文藏书210.98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报刊1200多种,中外文数据库107个,电子图书488.35万册。 学校在校生2.2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艺术学院、高职与继续教育学院14个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3个教学部。现有54个本科专业(方向),68个硕士点,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以及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资格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具有鲜明的商科特色。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冷链物流、现代服务业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7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高校智库,另建有多个校级研究院、所、中心。学校坚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建立起了 “意识、知识、能力、实践”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课16门。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专业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2个专业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天津市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学校建有“国际酒店管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旅游及饭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商业大学-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0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天津市A级高校众创空间1个。近年获市级教学成果奖13项,市级教学名师奖10人,市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10个。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56名,其中正高级154名,副高级29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84名,硕士学位者450名。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第一层次人选8人、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5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团队1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现有兼职博导19名,合作博导11名。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等学校开展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酒店管理(中美合作)专业被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2014-2015年、2017-2018年中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 学校践行“笃学、弘毅、明德、济世”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育经世之商才,授致用之术业”的办学理念,转型发展,争创一流,深化内涵建设,立足天津,面向全国,重点服务京津冀,为建设商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分别是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部、外语部、体育部。学校共有26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印刷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有17部国家级精品和规划教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806人,其中专任教师50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7.14%。形成了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海聚工程”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高层次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为代表的青年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人才团队。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有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近5年,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委办局委托项目284项,横向科研项目457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亿元,发表SCI、EI、ISTP、CSSCI等检索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600余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8项。学校201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 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印刷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围绕“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一院三园”双创发展模式,打造“北印科创”、“北印文创”双亮点,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综合体。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密切跟踪印刷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和咨询决策研究,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近5年,56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开展学习交流。近年来,学校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累计共招收来自40多个国家500余名国际学生,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 办学6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5万余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认定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国传统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京津冀设计产业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历史沿革/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前身是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始建于1958年11月。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印刷系并入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改名为印刷工艺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等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办学条件/北京印刷学院师资队伍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772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人,硕博比例达到83%,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3%;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人选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长江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孟庆春、金杨北京市优秀教师(7人):孟庆春、金杨、刘秀伟、杨丽珍、张炜、刘秀伟、邓普君*优秀教学团队(1个):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团队(严晨)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工商管理基础课教学团队(王关义)、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魏先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孟庆春)、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团队(严晨)院系设置截至2014年3月,学校下设二级学院9个,开*专业26个,专科专业6个。专业设置二级院系名称专业名称层次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本科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自动化本科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绘画、动画、摄影本科新闻出版学院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广告学、新闻学、英语(跨文化传播与版权贸易)本科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本科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本科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印刷设备与工艺、包装技术与设计、版面编辑与校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科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12年),有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2006-2007年)。*特色专业(2个):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数字艺术教学实践中心、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文学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数字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精品课程(部分)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级别年份1 印刷原理魏先福市级20062多媒体编创艺术胡杰市级20063印刷与包装材料武军市级20074多媒体编创艺术胡杰市级2007教学成果(部分)序号项目名称奖项名称年份1 面向印刷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2出版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3服务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印刷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学科建设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设计艺术学、传播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文学新闻传播学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理学科学技术史工学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科学与工程(印刷工程)管理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艺术学美术学绘画艺术动漫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出版、艺术交流合作对外交流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在国内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多家企业在该校设立了奖助学金。校企合作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开设项目有学校与雅昌集团签署的“雅昌班”项目。学术科研/北京印刷学院科研机构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研究院6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研究机构分类科研机构名称市级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期刊研究所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大学科技园青岛研究院科研成果截至2014年3月,学校科研经费7061万元(2013年),承担了7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出版专著11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数近700篇;申请专利1152件,授权专利504件;主持完成*科研项目7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0个,产业化项目4个。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102.11万册,数字资源量138508GB,其中:电子图书2150GB。学校数字资源有方正Apabi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EBSCOhost全文数据库等共20余种。学术期刊《北京印刷学院学报》于1993年创刊,双月刊; 1、3、5期主要刊登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2、4、6期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反映印刷包装领域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交流;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出版传播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栏目。学校领导/北京印刷学院现任领导党委领导行政领导党委书记刘超美校长王永生党委副书记赵盛伟副校长蒲嘉陵、党繁义、许文才、王关义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雷京党委常委刘超美、王永生、赵盛伟、党繁义、许文才、王关义、雷京、史国敏校长助理张养志、周忠(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校园文化/北京印刷学院学校标志校徽北京印刷学院校徽设计采用了原标志、太阳、地球、金镛等形象元素。校徽整体为圆形,符合大学校徽通常惯例,寓意采集天地朝晖之气概,包容江川思想之胸怀,追求团结自强、生生不息之精神。校徽中心取“印”和“书”的图形,重新解构为中国传统“金镛”造型。寓意北京印刷学院勤于传承中华文明,专于建设现代传媒类大学。“金镛”从周期而起,自古就有记载盛世、告示众人,传播信息的作用。以“金镛”为示,寓意全体师生闻金起舞,止于至善。校徽为深蓝色,独特、稳重、凝练而不失活泼,如深远的大海天空,寓意学校办学严谨,各专业彼此交融,不断前进。校徽以中英文标明“北京印刷学院”,突出了学校的名称,便于识别、记忆和交流。校徽中心下方注明学校创建于1958年,表明学校的办学历史,与“金镛图形”合为一体,取得视觉平衡。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勤奋社团文化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构建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研究计划”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有各类校级学生组织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