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

5个月前发布 0 0

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专门人才;以办学理念“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指导...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专门人才;以办学理念“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指导,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学校。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全球唯一双导师制博士培养单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建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专业分布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三大类,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钢琴系、管弦系、音乐师范教育中心、艺术管理系9个教学系部,另设有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生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和附属中学,形成了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为一体的多层次教学体系。  学校名师荟萃,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各学科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各专业协会会长、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拔尖人才等构成的众多人才储备。为国家级“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团队”、国家级“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学科、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凝聚和培养了众多在业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名师和人才,向海内外输送各专业优秀毕业生近万名。坚持开放办学方针,与三十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为中国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结构、校园综合治理的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独立自主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引领世界音乐教育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数据评估

中国音乐学院浏览人数已经达到0,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中国音乐学院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国音乐学院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中国音乐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400AI工具导航提供的中国音乐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400AI工具导航实际控制,在2024年11月29日 22:3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400AI工具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中国电力百科网

中国电力百科网

中国电力百科网(简称平台),是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支持下,由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一体化知识服务平台 。平台面向能源电力领域互联网 用户,旨在依托英大传媒集团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建设权威的电力科技知识资源数据库,并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为能源电力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个人提供智能检索、科技查新、实验室共享、融合出版、辅助决策等知识服务,支撑电力知识普及、学习 ,以及电力科技创新和成果传播。
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教育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的成人高等师范学校。学院秉承“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承担着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及成人高等师范教育的使命,历经半个多世纪,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干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为己任, 坚定不移地走培训专业化道路,逐步形成了“实践取向、专业引领、优质服务、开放创新”的办学特色。  黄寺校区、文兴街校区、黄化门校区、中轴路校区分布于汇聚京华文脉的中心城区,覆盖教育管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外语、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人才研究、基础教育党建等各学科门类的10个教学科研机构设立于其中。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截至2017年底,共有教职工548人,专任教师266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19人,教授、副教授12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职工33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9人。另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名。专任教师中,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1人,享受国务院及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高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共计39人。  作为首都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3+1+N”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学院根据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趋势、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以及干部教师发展需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学员需求为中心,以科研引领支持为根基”,启动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协同创新学校计划、“启航计划”、“青蓝计划”、“卓越计划”、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紧缺急需学科(领域)干部教师研修项目、定制合作培训项目等一批优质品牌项目,为首都中小学师资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学院同时还承担“国培计划”项目、援助培训、委托(合作)培训等各类培训任务,培训学员遍及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辐射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显著。  长期致力于首都基础教育科研创新,以“聚焦教育实践、突出问题导向”为着力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加大 “研训一体”“研用结合”的力度,持续鼓励科研成果转化。近年来,学院教师年均承担各级各类立项课题40余项,出版著作近6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2014年,学院成立 “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设有教育人才研究中心、培训师研修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心等机构,与各二级学院下设的20余个研究中心共同构成了关切社会热点与理论前沿的基础教育科研阵地。《中小学管理》《教师发展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和《北京教育丛书》,也日益成为学院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特色学术名片。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学院建立了统筹管理、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混合式研修活动提供专业化的网络学习资源与技术支持。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形成了以基础教育、校长教师培训资源为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拥有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中小学教材教参数据库、EBSCO教育专题数据库等丰富优质的信息资源。  以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国际化水平、支持首都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开放的视野不断加大国际高端资源引进力度,广泛开展国际双向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已与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西挪威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加拿大约克大学、塞浦路斯大学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高质量、深层次、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每年开展面向北京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国际化课程培训10余期,参训学员达600人次;另一方面,为来自法国、澳大利亚、塞浦路斯等国的外国留学生提供丰富的汉语语言与文化研修课程,并积极探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汉语推广。2013年获国家汉办批准,学院与塞浦路斯大学共同创办了孔子学院。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多国别、宽领域、多渠道、多形式、重质量、讲实效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成为首都教育国际化和干部教师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阵地和重要通道。  中国共产党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确立了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流教育学院的目标。当前,学院正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恪守“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向着以一流教师继续教育著称的高等学校的发展前景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