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

5个月前发布 0 0

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每日为你呈现这个星球最有料、最有趣的互联网产业新闻,以及IT数码资讯。更多精彩内容尽在ZOL新闻中心。

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
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
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每日为你呈现这个星球最有料、最有趣的互联网产业新闻,以及IT数码资讯。更多精彩内容尽在ZOL新闻中心。

数据评估

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浏览人数已经达到0,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特别声明

本站400AI工具导航提供的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频道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400AI工具导航实际控制,在2024年11月29日 23:5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400AI工具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专门人才;以办学理念“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指导,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秘书处学校。  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全球唯一双导师制博士培养单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建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专业分布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三大类,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钢琴系、管弦系、音乐师范教育中心、艺术管理系9个教学系部,另设有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生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和附属中学,形成了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为一体的多层次教学体系。  学校名师荟萃,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各学科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各专业协会会长、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拔尖人才等构成的众多人才储备。为国家级“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团队”、国家级“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学科、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凝聚和培养了众多在业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名师和人才,向海内外输送各专业优秀毕业生近万名。坚持开放办学方针,与三十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为中国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结构、校园综合治理的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独立自主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引领世界音乐教育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省卫生厅。1962年下放地方并调整为中专。1985年以来.先后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1998、1999年先后晋升为省部级重点校、国家级重点示范校。2001年与吉林大学共建吉林大学白城医学院,2002年白城粮食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专科学校。同年6月,原白城铁路医院划归学校作为附属医院。2011年12月上划省管成为唯一一所省属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学校成为全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6.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673人(其中附属医院294人),有专任教师3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7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84人,双师教师158人。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170多家实习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生课间实习需要。  学校设有护理学院、口腔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健康管理系以及基础医学部、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九个院(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17个专业。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000余人。建校60年以来,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五万名医药卫生人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学校多次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绿色生态校园”和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吉林省文明单位”等项荣誉。2012年,学校被吉林省招生委员会和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17年6月获批“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36年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36年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座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36年,199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学校与长春市职工医科大学合并,2007年与长春市直机关业余大学合并,组成新的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现有教职工504名,专业技术人员335人。1978年至1992年,学校开办了临床医学、药学专业本科教育;1994年至今,开办了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的成人本科教育。目前,学校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卫生监督、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医学营养、医学影像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护理、助产、涉外护理、药学、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生物技术及应用共24个专业。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高专学生6036人,成人本科学生1875人。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多年位于省内前列。学校还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多国院校合作,把办学窗口面向了世界。  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教学模拟医院为基础,实行“理实一体化”;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康复中心为基地,开展“工学结合”、“校院一体化”;以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为依托,探索“政校一体化”,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始终秉承“教以惠生、学以达仁”的办学理念,以“善教惠生”为核心,打造了呵护生命、敬畏责任的职场文化。同时,坚持“依法治校”, 形成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目前,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和专业各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吉林省示范专业6个,吉林省特色专业(群)4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组织编写了国家首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系列教材1套(7册)、国家首套临床医学系统整合教材一套(23本)、国家级护理类教改教材一套(23本)、国家级药学专业教材一套(7本),参与国家各级各类出版社教材编写累计达百余部。近年来,学校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关教学改革的论文。2014年,课题《面向社区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全科医生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长期致力于提高服务行业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范围与途径不断拓宽。现已成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社区)、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和财政部央财支持的康复医疗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民政部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促进中心、国际护士专业水平考试项目协作组织成员、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中心与基地等多个国家、省市级教学基地,并牵头组建了“吉林医药职业集团”。 2014年,学校落成生命科学馆,免费对社会开放,学校的生命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传承和光大。  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首家“大学生生命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201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吉林省模范集体,是吉林省获得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依托行业、根植区域,以多样化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以传承技术技能为使命,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构建出民主和谐的新医专!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中国一汽建立的长春汽车技术学校,是中国第一所专门为汽车工业培养人才的学校。1979年开办全日制专科教育,2009年由中国一汽划归长春市政府管理。  学校位于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8个省招生,录取率多年稳定在9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近1万人,专任教师511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7.2%。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长春市技能名师工作室3个,长春市教学名师工作室8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18名,省教学名师3名,长春工匠14名,具有国际企业认证资质的专业教师128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80%,聘请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企业兼职教师235人。学校在国家教学成果评选中两次获得二等奖。连续5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4项。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先进,建有汽车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18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带动企业教育教学投入5600万元。  按照“专业建在汽车全产业链上”的办学思路,结合汽车产业战略目标及人才需求,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对应汽车产业链,形成了汽车运用技术、汽车工程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汽车服务与贸易五大专业群,构建了“一链五群”专业布局。目前共开设25个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全国高职高专首开专业,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办学的专科学校,为中国成为汽车强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校先后与一汽—大众、吉利汽车和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800多家中外企业开展定制培养,开办56个高端品牌合作项目,专业校企深度合作覆盖率100%,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覆盖率100%,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与半年顶岗实习覆盖率100%,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作为一汽海外人才培训基地,120多名毕业生伴随中国汽车产品走向世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目前,学校培养的近8万名毕业生已经成为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其中,王洪军、齐嵩宇2名毕业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一线工人首次获此殊荣;李凯军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企业的精英、技术技能拔尖人才,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高、企业满意度高,毕业生月收入比全国高职示范校平均水平高10%。  学校是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机械工业新能源汽车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高教强省高职龙头学校、吉林省首批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先后获国家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院校等荣誉称号。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学校已真正成为方向把得准、前沿上得去、地方衔接紧、企业离不开、学生有发展、国际叫得响的优质高职高专院校。2019年,学校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行列,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入选该项目的高职院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座落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南端,依傍在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1960年,学校由财贸部主导建立,名为吉林省财政金融学校,与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院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同根同源,1969年停止招生。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基础上恢复建立吉林省银行学校,1979年更名为吉林银行学校。1983年在校内创办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职工大学,1984年升格为长春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共管的金融院校。学校集金融人才培养、金融行业培训、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是吉林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服务基地和金融服务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  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000人,设有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基础部和体育教研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国际金融、财务管理、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贸易、商务经纪与代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44个专业,是吉林省金融专业设置最早、专业覆盖面最广的院校之一。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高水平专业(群)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课5门、优秀课2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教职工380余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86人,博士、在读博士34人,硕士246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金融行指委委员1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社会科学学科规划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69%,形成了一支学历较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以服务金融领域为特色,致力于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与多家银行、企业合作,建立了百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了2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等专业全覆盖的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办创建了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吉林省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东北亚金融博物馆等国内首创和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正逐步成为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的智库。  学校在金融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办学治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因在全国和我省金融教育领域影响广泛,被吸纳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单位、教育部全国金融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金融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和吉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和吉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院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得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示创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吉林省金融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高校社科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  学校生源质量优良,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招生工作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投档率和报到率连续保持吉林省同类院校之首。其中金融、会计专业均在二本线左右,普通专业录取均为三本线上,毕业生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为100%,在金融行业就业的学生比例超过50%;专升本录取率达到50%,名列全省前茅。 恢复建校以来,学校为全国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培训金融行业员工5万多人次。校友中任各级金融机构局长、行长以上职务的1500余人,金融高管5000余人,在我省县以上人民银行、银监局、各类金融机构任中层以上干部的占50%以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监事长陈跃军、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局长周振海、吉林省银监局原局长高飞、中国银行原吉林省分行行长张平、光大银行长春分行行长王守坤、中国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刘清军、盛京银行长春分行行长张学文、吉林银行长春分行行长王俊翔、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总裁张剑峰、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如、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董事长田中君、吉林省阜康酒精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文柱等均为学校毕业生。学校被誉为吉林省“金融界黄埔、银行家摇篮”。  学校坚持“科学、民主、务实、求是”的办学精神,秉承“诚信、笃学、崇实、创新”的校训,全面提升内涵、拓展外延、凝聚力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金融特色鲜明,东北亚区域合作办学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职教本科。